電影照進現(xiàn)實。發(fā)生在法國盧浮宮的盜竊案,遠比精心策劃的好萊塢電影橋段更富戲劇性。法國文化部公布的失竊清單,赫然列著來自瑪麗-阿梅莉王后、奧爾唐斯王后、瑪麗·路易絲王后以及歐仁妮皇后的八件珍稀珠寶。從璀璨冠冕到華美胸針,這些無價之寶不僅是藝術(shù)史上的杰作,更是法國從1830年到1870年間權(quán)力交替、皇室悲歡最直接的見證。
一
在此次失竊名單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歐仁妮皇后冠冕”。1853年,拿破侖三世為迎娶據(jù)說與茜茜公主齊名的歐仁妮,特邀御用珠寶大師加布里埃爾·萊蒙尼耶傾力打造。這頂冠冕以金銀為基,鑲嵌了1998顆鉆石與212顆天然野生珍珠,冠頂垂落17顆大小不一的淚滴形珍珠,設(shè)計兼具新古典主義的端莊與浪漫主義的靈動。歐仁妮皇后也極為喜歡它,在重要國事訪問、宮廷盛宴中常常戴著它。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歐仁妮皇后的王冠
與之配套的,是一枚精巧繁復的鉆石蝴蝶結(jié)襟花胸針。它最初是一條鉆石腰帶的帶扣,歐仁妮曾佩戴它出席迎接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盛大儀式及皇太子洗禮。1864年,這枚蝴蝶結(jié)造型帶扣被巧妙地改制成胸針,上面鑲著2600余顆鉆石。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歐仁妮皇后的胸針
此外,盜賊原本還順手牽羊,盜走另一頂歐仁妮皇后的鉆石王冠。這頂1855年為巴黎世博會定制的王冠,鑲嵌1350顆鉆石與56顆祖母綠,冠身以八只黃金雄鷹和鉆石棕櫚葉裝飾——鷹與棕櫚葉正是拿破侖帝國的徽記。可能是過于倉促,它最終被丟棄并損壞。它的受損本身成為拿破侖三世主宰的帝國命運多舛的又一注腳。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歐仁妮皇后的圣物匣式胸針
此次失竊的,還有瑪麗-阿梅莉王后與奧爾唐斯王后的的藍寶石冠冕、項鏈與耳環(huán)套裝,其歷史可追溯至更早的拿破侖時代。這些產(chǎn)自斯里蘭卡、色澤與凈度均屬頂級的藍寶石,最初的主人是拿破侖一世的第一任皇后約瑟芬。約瑟芬去世后,這套珍寶由其女繼承。1821年,未來的奧爾良王朝國王路易·菲利普(當時還是奧爾良公爵)以16萬法郎巨資購得,贈予妻子瑪麗-阿梅莉。1830年,路易·菲利普登基,瑪麗-阿梅莉加冕為王后,便將這套藍寶石拆分改制為兩套不同的首飾,以適應(yīng)新王朝的審美與儀軌。此次失竊的,正是其中一套。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瑪麗-阿梅莉王后與奧爾唐斯王后的冠冕、藍寶石項鏈及耳環(huán) ?
奧爾唐斯是約瑟芬皇后與前夫所生之女,即拿破侖一世的繼女,后來嫁給了拿破侖的弟弟路易·波拿巴,成為荷蘭王后。她最重要的身份,是拿破侖三世的母親。她的冠冕,體現(xiàn)了波拿巴家族內(nèi)部復雜的血緣與政治聯(lián)姻,是連接第一帝國與第二帝國的家族紐帶。
瑪麗·路易絲王后的祖母綠套裝中的項鏈與耳環(huán)同樣未能幸免?,旣悺ぢ芬捉z王后這條奢華項鏈由32顆碩大的祖母綠與超過1000顆鉆石鑲嵌而成,是拿破侖一世于1810年迎娶奧地利公主瑪麗·路易絲前所贈的聘禮。這場婚姻是純粹的政治結(jié)盟,旨在為法蘭西帝國帶來穩(wěn)固同盟,同時,約瑟芬皇后不能生育,拿破侖一世希望這位皇后能為他綿延子嗣。這套祖母綠,因而成為帝國擴張野心與皇室聯(lián)姻的冰冷見證。
二
這八件被盜珠寶,見證了1830至1870年法國政權(quán)頻繁更迭的歷史。它們主人的命運與政治風云緊密交織,為這些文物增添了不少傳奇色彩。
歐仁妮皇后以其美貌、時尚品味和對宮廷奢華生活的追求而聞名,堪稱19世紀的時尚教母。然而,她是拿破侖三世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兩人之間愛情成分稀薄。1870年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拿破侖三世在色當戰(zhàn)敗被俘,第二帝國瞬間崩塌。歐仁妮倉皇出逃,流亡英國,這些珍愛的珠寶也被遺棄在巴黎。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歐仁妮皇后冠冕
在流亡第三年后,拿破侖三世去世,九年后她唯一的兒子在祖魯戰(zhàn)爭中被殺。晚年她遠離塵囂,摒棄奢華,在隱居中度過了近半個世紀,于1920年以94歲高齡去世。她的冠冕與胸針,在1887年第三共和國的大拍賣中流散民間,直到20世紀末才陸續(xù)回歸盧浮宮,成為歷史文物。
瑪麗-阿梅莉王后的命運與歐仁妮驚人地相似。1848年,二月革命爆發(fā),面對普遍的社會不滿與動蕩,她的丈夫路易·菲利普被迫遜位。她在混亂中離開宮廷,據(jù)稱因暈厥而不得不被抬上馬車,開始了流亡英國的生涯。1866年去世時,她特意要求在墓碑上只刻“奧爾良公爵夫人”,而非“法蘭西王后”。這一遺愿,既是對波旁-奧爾良王朝終結(jié)的無奈認可。她那套藍寶石的流傳承襲,從約瑟芬到她自己,本身就是一部微觀的法國19世紀上半葉王權(quán)轉(zhuǎn)移史。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瑪麗-路易絲王后的祖母綠項鏈及耳環(huán)
瑪麗·路易絲與拿破侖的婚姻毫無感情基礎(chǔ)。她為拿破侖生下了唯一的合法子嗣21歲死于肺結(jié)核。后來她兩度再婚,于56歲因胸膜炎去世。她的人生,始終是哈布斯堡家族的一枚棋子,那套華貴的祖母綠首飾,是她身不由己的政治命運的冰冷點綴。
奧爾唐斯王后,命運更是坎坷。她幼年遭逢親生父親被處決,母親約瑟芬改嫁。后來她雖然嫁給拿破侖的弟弟,成為荷蘭王后,但夫妻關(guān)系并不和睦。因其政治上支持拿破侖,所以拿破侖兵敗滑鐵盧后,她被驅(qū)逐,晚年定居瑞士。
這八件失竊的珠寶,它們都是在舊日帝國的鼎盛期被精心打造,作為權(quán)力、愛情(或聯(lián)姻)與財富的象征;而在政權(quán)崩潰的瞬間被倉促遺棄,即便被帶走,也是陪伴著主人的流亡;在歷史翻開新的一頁之后,它們又被拍賣、流轉(zhuǎn),最終從皇室私產(chǎn)變?yōu)楣策z產(chǎn),靜靜地陳列在盧浮宮中,向世人訴說著那段政權(quán)頻繁更迭、個人命運如浮萍的歷史。
瑪麗-阿梅莉的藍寶石,承載著七月王朝的革新與短命;歐仁妮的鉆石,折射出第二帝國的虛榮及其倉促的悲劇結(jié)局;瑪麗·路易絲的祖母綠,烙印著大陸霸權(quán)合縱連橫的冷酷計算。 此次失竊,讓人們再次聚焦法國,穿透珠寶的璀璨光芒,探查隱藏在其背后的波瀾壯闊的真實歷史。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臧磊 整理報道
校對 朱亞萍
最新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